■唐 众(博士,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科主治医师)
《黄帝内经》中养生保健、预防疾病的思想对人体健康长寿有重要影响,这一思想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导着人们的实践活动。
情志,是七情和五志的合称,七情是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七种情绪,五志,是怒、喜、思、忧、恐五种志意。《黄帝内经》认为,人的情志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,内经《素问·举痛论》指出:“怒则气上”“喜则气缓”“悲则气消”“恐则气下”“惊则气乱”“思则气结”。内经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亦云: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。”情志过极可伤人气机发生疾病,所以心情要清静安闲,不要心存杂念,以使精气顺畅。当人的心情处在一种平静的状态时,气血的运行就会流畅,发挥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;而当人的情绪长期处于异常状态,就会导致气血逆乱,进而引发疾病。调畅情志,舒畅气机,病安从来。
内经《灵枢·本藏》强调:“志意者,所以御精神,收魂魄,适寒温,和喜怒者也……志意和则精神专直,魂魄不散,悔怒不起,五藏不受邪矣。”正常情况下,七情和五志在维持身体健康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无可取代的。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也明确告诉人们,要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四时生、长、化、收、藏的规律保养神气,春使志生、夏使志无怒、秋使志安宁、冬使志若伏若匿,调节情志,勿使过度,否则就容易伤害五脏,发生病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