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患者送来锦旗表示感谢。
■衡阳日报见习记者 彭 静
他们是手术室里的“定海神针”,他们是无影灯下的“安全卫士”,他们是默默无闻的“幕后英雄”,他们就是麻醉医生。“手术医生治病,麻醉医生保命”,患者口中的这句话道出了麻醉医生的重要性。在手术中,麻醉医生负责监护和调控患者的基本生命功能,承担着守护患者生命安全的神圣职责。在这样一个重要的阵地,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李超已经坚守了20年。
这些年,李超用贴心的问候、精准的判断和细致的操作让冰冷的手术间充满了温情。他将责任与奉献扛在肩上,把患者的大小事项放在心上,常年奔走在各科室间,广受患者点赞。
全神贯注,保手术顺利的“安全护航员”
初见李超时,他刚结束一台剖宫产手术和一台甲状腺手术,身上的手术服还没有脱下,而这样的连轴转对他来说是工作常态。“如果说外科医生是手术室里流水的兵,那我们就是手术室里铁打的营盘。”李超戏言道。每个工作日的早上8点,李超通常已经进入了手术室,配药、注射、插管、检测……无影灯下,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,而这一待有时就是一天,等到他再次踏出手术室时已是明月高悬。
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正在休假的李超在晚上11点接到电话,患者张爷爷突发肠梗阻需要立即进行手术,因为张爷爷已经80岁高龄了且有不少基础病,情况比较复杂,李超听闻立即结束休假,火速赶往医院,等到手术完成,已经是第二天早上六点半了。
“不少人觉得麻醉医生就是术前给患者打一针,其实我们的工作是贯穿整个围术期的,要慎于麻前,精于麻中,勤于麻后。”李超说,麻醉工作就像是驾驶飞机,其中起飞和降落的过程最为关键,要确保能够麻过去,更要确保能醒过来。术前要仔细评估、认真准备,并根据每一位患者的情况制定麻醉方案;术中要时刻关注,持续给药、仔细观测、提前预判、及时调整,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无恙;术后外科医生下台休息时,麻醉医生还需要在复苏室静待患者完全清醒,转入病房。
“当患者因为麻醉而睡过去后,他是无法保护自己的,此时麻醉医生就是他们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。”正因为深知麻醉的重要性,这些年来李超不断钻研技术、加强理论学习,努力掌握外科、内科等专业知识和技能,确保自己能够对各类手术、可能突发的情况以及解决办法都有较为全面的认识。
做完了白天繁重的临床工作,晚上李超还坚持开展科研工作,今年李超又成功申报了一项省级课题,超乎寻常的专注和勤奋,让他的麻醉医学之路越走越顺。
现在,作为科室主任的李超不仅自己勤勉向上,每周一和周四还会组织科室医生进行集体学习。通过临床实践指导、讨论复杂病例等方式,李超将医疗经验和前沿的专业理论技术传授给年轻医生,不断提升团队的整体能力,确保每一台手术顺利安全开展。近6年来,科室完成临床麻醉30余万台,实现零死亡的目标,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优质安全的手术保障。
精诚相护,做舒适医疗的“疼痛消除者”
谈及自己钟爱的麻醉科,李超坦言一开始报考志愿时最想学的是临床,阴差阳错被麻醉专业录取后,越学越觉得有意思,逐渐喜欢上了这个学科。从业这些年里,他更是见证了麻醉医学在中国的飞速发展。
“麻醉是医院最重要的平台科室之一,目前医疗的发展趋势是内科外科化、外科微创化,麻醉不再是外科专属,逐渐在多领域发挥作用。”麻醉科医生的脚步从手术室走向医院的各个角落,在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
据李超介绍,目前科室除了能完成所有手术的麻醉外,还配备了各类专用设备,能够高效地完成无痛胃肠镜、无痛纤支镜等工作,并成立了湖南省首家术后镇痛无线管理系统,可实现远程遥控检测,为无痛分娩、老年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。
“2000年,院内开始正式实施舒适化医疗,这对麻醉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。”据介绍,舒适化医疗是一种先进的医疗理念和医疗发展模式,指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,使患者在整个就诊过程中生理上无痛苦和心理上无恐惧。
而无痛是舒适化诊疗的核心,这意味着麻醉科是实现舒适化医疗服务的主导学科。以胃肠镜检查为例,在过去有许多患者因为害怕疼痛而对这项检查十分抗拒,部分患者甚至因此延误了治疗的最好时机,而现在南华附一医院一个月的无痛胃肠镜检查可以达到3500台。
但这也导致麻醉医生的工作量大大增加。“有时候想喝口水都要抓住时机,太累了就赶紧趁手术间打扫的空隙,倚靠在墙角眯个两三分钟。”李超说,这是一份不小的考验,科室里的医生都是“轻伤不下火线”。
“这是麻醉发展的表现之一,也是我们医护人员应该做的。”虽然很难按点下班,但对于这份忙碌李超却甘之如饴。谈及麻醉应用的变化,他眼里更是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,“现在麻醉还在治疗抑郁症、顽固性失眠等疾病中发挥作用。可以说,麻醉科的水平高低将影响整个医院的发展。”
技术精湛,使大家安心的“仁心仁术师”
8月11日,因车祸受伤的赵先生被紧急送到南华附一医院,到达急诊时已经出现了失血性休克,血压低到测不出来,情况十分危急。因失血过多,赵先生的血管干瘪,但李超在接到患者后,仅用了3分钟左右就开通了有创动脉通道和中心静脉通道,并快速补血、补液、应用药物,维持了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,为后续抢救提供了保障。
这样惊险的时刻,在李超的从业生涯里并不少见,但他总是能够从容应对,精湛的专业技术让他一次又一次帮助患者与死神擦肩而过,也成为了内外科医生开展救治的坚实后盾。
今年6月,南华附一医院肿瘤科联合李超为患者朱女士进行了首次3D打印模具辅助下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无痛三维插植近距离后装放疗,而这填补了湖南地区硬膜外麻醉下无痛近距离放疗的空白。
“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安全、有效、禁忌症较少的麻醉方式,在治疗时既能保持患者舒适无痛,同时对于循环呼吸影响很小,特别适于此类需要在CT引导下治疗的患者,相比全身麻醉更加简单安全。”因患者痛觉十分敏感,在治疗前,李超结合治疗需求和患者身体状况,为她精准定制了个体化的麻醉方案。
“整个治疗过程我没有感到任何痛苦!”朱女士坦言,虽然很信任医生,但多少还是有点怕疼,结果治疗结束后居然没有感到任何不适。
在工作中,李超总是忧患者之所忧、急患者之所急。“医生和患者及家属其实是一个战壕的,我们是守护生命的共同体。”李超说,工作这些年也遇到过家属的不解,但他总是耐心地和家属解释,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方案,减轻患者的痛苦。
“只有小手术,没有小麻醉。做麻醉医生责任心是第一位的,要真正把患者当作自己的亲朋好友去医治。”因为任何一个小马虎都可能为患者带来不小的风险,李超说,工作时必须要以绝对认真的态度严格把控每一个关卡,“同时,理论知识扎实、实践经验充足是良好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,我们必须不断学习、增强知识,才能承担起这一份健康所系、性命相托的重量。”
医术为方,医德为本。作为医疗工作者,李超总是在最危险的时刻义不容辞,在最需要的时刻发光发热,用专业知识和亲切关怀,筑牢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最后一道屏障,以肉身凡胎敬畏生命、护佑生命。他说:“未来我们将与时俱进,为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!”
专家简介:
李超,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,副主任医师、副教授。曾多次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,理论基础扎实。从医20年,有丰富的临床麻醉经验,尤其擅长心胸外科手术麻醉、危重症病人急救与麻醉复苏、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