群音荟萃 2023年07月19日  

  1.有来无往非礼也,对外关系法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长牙齿的法治武器,丰富对外斗争和权益保护的法律“工具箱”,有助于发挥法律作为国际秩序“稳定器”的作用。对外关系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,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、保护主义,为反制裁保护提供法律保障。对外关系法统筹国内法与国际法,明确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,有助于践行全球发展倡议、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,推进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宽领域、立体化的对外工作布局。对中国在未来的国际关系建设中坚持共同、综合、合作、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,坚持公平普惠、开放合作、全面协调、创新联动的全球发展观,坚持平等、互鉴、对话、包容的文明观,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等建立了法律制度保障。

  ——刘英   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


  2.讲好中国故事,需要在叙事的观念和话语技术上做出比较大的变革。叙事主体可以从叙事去功利化、叙事他者化、叙事草根化三个方面做出改进。叙事他者化要用客观的、他者的方式去讲故事。我们讲国际传播,很多时候是向那些对中国陌生的外国人去讲述中国故事。面对这样的情况,我们要用一种客观的视角。比如几年前央视做的《舌尖上的中国》,就达到了很好的国际传播效果。这个节目把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它的草根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,更为世界所广泛接受。

  ——辜晓进   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特聘教授


  3.科技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创新融合,会重新定义中国在当代文明中的角色。中国的年轻一代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,有着非常深厚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。他们是用青年的视角,选取微小但是生动的切口向世界展示中国,敢于用没有用过的方式讲故事,这恰恰是国际传播中应该有的文化自信。未来期待更多地借助科技的力量,用好世界的通用语言,使中国的“一滴水”在世界观众的心中卷起“千层浪”。

  ——卢雅君   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