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瑞华
“我马上要去接车队,今天合作社的风干机组运来了。山上的公路弯多路窄坡陡,卡车司机开进来都怕呢。要赶在农历五月中旬蓼叶采摘前把风干机装好。”6月1日上午,常宁市塔山瑶族乡狮园村村民何六军风风火火地说。
初夏明媚的阳光照着大山,坡上茂密青翠的蓼叶林被风吹得“哗哗”地响,仿佛在热烈欢迎车队到来。
引进机器配冷库,建设蓼叶风干生产线
不久,蜿蜒的盘山公路上开来了3台大卡车。前面两台车的货箱被篷布盖着,装的是大型风干机械,后面车上装着卸货的吊车。在何六军的引导下,卡车队小心翼翼地停在了蓼银生态合作社的厂房边。
“哦嚯,好啊!”看着车队的到来,看着吊车伸出长长的吊臂将巨大的机器运下来,围观的村民不约而同地鼓掌。这些现代化的机械将使小山村群众的幸福生活锦上添花。
“以前我们是用火烤干蓼叶的,去年有次不小心烤房起火烧了一批蓼叶,损失了好几万块呢。现在有了新机器,风干的时候就不怕起火了。”村民周莲芝感慨地说。她也是狮园村的村民,(下转第六版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