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朋友如何预防 新冠肺炎? 2021年08月17日  

  在本轮新冠疫情中,南京、扬州出现小朋友“中招”。然而,在婴幼儿的日常防护中,许多家长还有着诸多疑问:小朋友需要佩戴口罩吗?小朋友怎样佩戴口罩更为安全有效?传染病高发季节,小朋友一旦出现发热,又该如何处理?


  一岁以内婴儿不宜戴口罩

  如何做好日常防护?


  专家谈到,一岁以内的婴儿不宜戴口罩,因为婴儿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,又无法明确表达感受,戴口罩容易引起缺氧,甚至有窒息的风险。应尽量避免带婴儿外出到人群聚集的地方,在去接种疫苗、医院体检等必须外出的情况下,尽量选择通风良好区域等候,必要时可在监护人密切看护下短暂地给婴儿佩戴口罩。婴儿的防护以被动防护为主,主要靠父母、家人和看护人员配戴口罩做好防护来间接保护孩子。

  一岁以内婴儿不宜戴口罩,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:

  ——如果非必要,尽量不带孩子出门,尤其是公共场所或密闭空间。外出时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尽可能远离其他人(保持距离至少1米)。外出回家后要及时更换衣物、洗手。

  ——不要对着孩子打喷嚏、呼气。

  ——看护人在接触儿童的玩具、用具及日常生活用品时,或在交流玩耍之前,都要清洁双手,不要与孩子共用餐具,给孩子喂食的时候,不要用嘴去尝、去试,更不要咀嚼后喂给孩子。

  ——家长如果有呼吸道疾病,在家中也应佩戴口罩,并适当居家隔离,尽可能避免密切接触婴儿。

  ——家中应定期通风,通风时,可以将孩子转移到另一房间以免受凉感冒。

  专家建议,对于1岁以上的孩子,如果外出的话,尽量佩戴口罩。但建议疫情期间尽量不要带孩子逛商场、超市,避免去大型游乐场,尤其是室内的大型游乐场所。


  婴幼儿夏季发热要区别对待


  高温时节,很多小朋友容易出现发热等现象。家长该如何处理?专家认为,若为低烧,即体温低于38摄氏度,且婴幼儿一般情况较好,无呕吐、腹泻、气促、精神差、抽搐、意识障碍等伴发症状时,尤其是有明显的诱因,比如夏季吹空调等,则可先不去医院,自行在家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(体温超过38.5摄氏度时),同时密切观察患儿体温、一般情况、意识状态等。

  不过专家也强调,若婴幼儿体温持续超过39摄氏度,或服用退热物效果不理想,或超过1日以上反复高热,或有其他严重伴发症状时,要立即到医院就诊,以免延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。

  幼儿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:手足口病、肠道传染病、流行性感冒、麻疹、风疹、水痘、猩红热、流行性腮腺炎等。其中许多传染病为发热出疹性疾病,若6月至3岁的婴幼儿出现发热,家长应随时查看孩子的皮肤,如出现皮疹,则应及时到医院就诊。

  对于单纯的发热婴幼儿,如果没有明确传染病流行病学史,可先至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就诊。


  婴幼儿发热要如何处理


  近期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,带婴幼儿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?

  据介绍,就诊人员进入医院需主动扫码出示健康码状态(或通过身份证、医保卡读取相关健康信息)并测量体温,配合工作人员完成流行病学史调查及预检分诊,遵照各地疫情防控的具体要求及时进行处理。一般的流程是对于发热患者(7天内体温≥37.3℃)、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、健康码状态异常人员或流行病学史异常人员,遵从工作人员指引前往发热门诊就诊。婴幼儿应该分时段预约就诊,减少婴幼儿等待时间。

  考虑到目前发热门诊的就诊流程,婴幼儿家长尽量携带足够的配方奶粉、消毒纸巾、常用衣物等物品,尤其是有特殊食品需要的婴幼儿,更要做好准备,在留观、排查传染病阶段以备不时之需。

  专家再次提示,婴幼儿的防护以被动防护为主,家长们要做好防护。婴幼儿也尽量非必要不外出,即便外出,也最好到空旷的地方,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。此外,专家还强调,佩戴口罩对预防新冠病毒传播起到重要作用。  据中新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