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A04:版面四
上一版3   4下一版  
 
标题导航
《系统汉语》拾零之101~~~
古诗词中觅良药之芡实~~~诗咏本草
2021年06月20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| 版面概览 | 版面导航 | 标题导航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上一期  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《系统汉语》拾零之101
谁谓河广 一苇杭之

  ■李   银

  芦苇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植物,地球上凡是有水的地方,都有它们的身影,而且多是成片成片的,号称“第二森林”。但在我们衡阳,尤其是故乡的山村里,却并不多见。因此,我对它们并无深刻的印象;只是在书本中零星地读到过,知道它有许多名字:芦、苇、蒹、葭等等。

  《诗经·河广》:“谁谓河广,一苇杭之。”其中的“苇”指的就是芦苇,芦苇不过是一种禾草,如何能凭借“一苇”渡过滔滔的黄河?没有去深究过。倒是在孙犁先生描写白洋淀的诸多散文中,感受过芦苇荡的魅力。尤其是看了相关的连坏画《雁翎队》,以及《小兵张嘎》《沙家浜》之类的抗战电影,才不禁对它们有过神往。但真正触动心弦的,则是在研究“苇”的字源义时,对它的一番了解。

  芦苇堪称水边的竹子:它的茎秆也是直的,空心而有节,长有两三米深,质地坚韧。而且它的用途也不亚于竹子,甚至更为广泛。

  初生的芦苇,顶端或红或紫,灿若云霞,故名之为“葭”,意思是象“霞”一般美丽。其嫩茎称“芦笋”,生脆如竹笋,却比竹笋更能养人,富含多种蛋白质、氨基酸和维生素,被誉为“蔬菜之王”。美食家们对其赞不绝口。“芦笋鲈鱼抛不得,五陵珍重五湖春”(唐代郑谷《送张逸人》)。“落日酒杯阔,清江芦笋肥”(元代张仲深《行舟》)。“时鱼馔客烹芦笋,海鹤惊人起稻苗”(明代朱日藩《饮罢逍遥馆作》。

  长出叶子以后,则是上好的饲料和造纸原料。到了秋季,雪白的芦花,可以为帚,可以代棉絮,用途很多。其茎秆跟竹篾一样,可以编成席、筐、篮、篓、扇、屏等各种器物,比竹编更为细软,日用价值更大。之所以称之为“芦”,或是因为可以用来盖“庐”。65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,就出土有苇席残片,既用于铺盖屋顶,也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坐卧歇息。名之为“蒹”,所从“兼”,金文写作  ,象手(又)编结秸秆(秝)的样子。

  但芦苇秆很硬,在破篾编结前,需要用石碾子来回滚动碾压。“苇”所从“韦”,商代金文写作  ,象“囗”的四周有脚印形,指围绕着来回踩踏。所以,凡是用“韦”表声的字,在表义上都与绕行有关。或表示围绕,如:围,《广韵》:“绕也。”纬,《说文》:“织横丝也。”来回绕着经线编织的横线。帏,《广韵》:“香囊也。一说单帐也。”或表示大,因为被绕着走的意味着是体量大的物体,如:炜,《说文》:“盛赤也。”伟,《广韵》:“大也。”或表示避开,如:违,《说文》:“离也。”讳,《玉篇》:“隐也,避也,忌也。”芦苇的“苇”,显然既具碾压义,也有围绕义。

  跟竹子一样,人们也将苇秆编成筏子。这就是“一苇”之所以能“杭(航)”的原由。徐福忽悠秦始皇说:海外有三个仙岛,上去可以求得长生不老的法子。秦始皇半信半疑,在徐福向他讨要渡海的船只时,只肯给他苇筏。这玩意在内河还行,哪经得起大海的风浪呢?徐福只得承认:“这我办不到。”秦始皇说:“你不是很有本事吗?如果这都不行,你还算什么神仙?”徐福怕露馅,只好偷偷地另找船只,拐带三千童男童女,逃到海外去了。

  苇茎的作用还不仅此。《礼记·明堂位》中记载:在上古伊耆氏时代,人们就用苇管制成排箫之类的吹奏乐器。《周礼·秋官·司火亘氏》记载:古代照明用的烛,或将蜜或动物油脂灌进苇管里,可以燃烧很久。古代战争中常用的“火攻”,所使用的燃料也多是用芦苇浸透油膏制成。《史记·田单列传》记载:公元前284年,燕、赵、韩、魏、楚五国联军进攻齐国,五年间,齐王被杀,境内74座城池仅余即墨、莒县两城。国亡在即,田单率领即墨百姓,用千多头水牛,角上绑以利刃,尾巴绑上沾满油的芦苇,身上涂满油彩。乘夜点燃牛尾巴上的芦苇,冲入城外的敌军大营;5000多名精兵随后掩杀。结果大获全胜,一举收复了全部失地,重振齐国。堪称最为经典的“火牛阵”。

  此外,芦苇全株均可入药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芦笋主治“膈间客热,止渴,利小便,解河豚及诸鱼蟹毒。解诸肉毒。”茎叶主治“霍乱呕逆,肺痈烦热,痈疽。烧灰淋汁,煎膏,蚀恶肉,去黑子,治金疮,生肉灭瘢。”蓬花主治“霍乱,水煮浓汁服,大验。煮汁服,解中鱼蟹毒。烧灰吹鼻,止衄血。亦入崩中药。”根主治“消渴客热,止小便利。疗反胃呕逆不下食,胃中热。伤寒内热,弥良。解大热,开胃,治噎哕不止。寒热时疾烦闷,泻痢人渴,孕妇心热。”

  至于它们在环保方面的贡献则更为巨大。芦苇根茎四布,有固堤之效;芦苇能吸收水中的磷,抑制蓝藻的生长。大面积的芦苇不仅可调节气候,涵养水源,所形成的良好湿地生态环境,也为鸟类提供栖息、觅食、繁殖的家园。 其叶、茎、根状茎都具有通气组织,有净化污水的作用。所以,越是干旱少水的地方越应多芦苇。

  所以民间有谚云:“一淀芦苇一淀金!”
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   第A01版:版面一
   第A02版:版面二
   第A03版:版面三
   第A04版:版面四
谁谓河广 一苇杭之
碧波刺莲孕明珠
衡阳日报版面四A04谁谓河广 一苇杭之 2021-06-20 2 2021年06月20日 星期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