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真德秀书法作品。

真德秀画像。
■廖和平
烟霞本成癖,况复游名山。举手招白云,欲纳怀袖间。
咄哉亦痴绝,有著即名贪。振衣遇长风,浩浩天地宽。
这是南宋理学大师真德秀《登南岳山》中的豪迈表达,已成为登祝融、咏南岳的经典名句。
真德秀(1178年—1235年),本姓慎,因避孝宗讳改姓真。 始字实夫,后更字景元,又更为希元,号西山。今福建省浦城县仙阳镇人。南宋后期理学家、名臣,学者称其为西山先生。
真德秀早年受教于朱熹弟子詹体仁,于宋宁宗庆元五年(1199年)进士及第,授南剑州判官。开禧元年(1205年)再中博学宏词科,入朝为太学正。嘉定八年至十五年(1215年—1222年),历任太学博士、秘书郎、起居郎、著作佐郎、太常少卿、江东转运副使等。宝庆元年(1225年),史弥远矫诏废太子立理宗,其为济王鸣冤,遭弹劾落职,归家著书。绍定五年(1232年),因理宗崇奉理学而重获起用,接连任泉州、福州两地知府。端平元年(1234年),入朝为户部尚书,改翰林学士、知制诰。端平二年(1235年),升任参知政事,进资政殿学士。旋即病逝,享年58岁。获赠银青光禄大夫,谥号文忠。
真德秀是南宋后期著名的思想家,阅历丰富,政绩卓著,知进退、识时务、重实干,是宋代理学家中担任官职最高、任职最长者。真德秀政治上颇有建树,立朝为官敢于直言;在地方时重视人伦教化,颁行一系列仁政。
在学术上以朱熹为宗,为继朱熹之后的理学正宗传人,与魏了翁齐名,创西山真氏学派,在确立理学正统地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。所修《大学衍义》,成为元明清三代必读之书,元武宗说,“治天下此一书足矣。”有《西山文集》《读书记》《四书集编》等传世。清代学者全祖望认为,“乾淳诸老之后,百口交推,以为正学大宗者,莫如西山(真德秀)。”
嘉定十五年(1222年)九月六日,45岁的真德秀被起复为宝谟阁待制知潭州(今湖南长沙)兼湖南安抚使,直到嘉定十七年(1224年)十二月离任。
真德秀在长沙施政,以“律己以廉、抚民以仁、存心以公、莅事以勤”自勉,严守“廉仁公勤”四字,“励僚属”。在任期间,锐意革除积弊,推行“罢榷酷,免和粜”,改酒类专卖为收商税通商,取消田税正额之外以“捧撮米”每石增收一斗七升的附加税等苛政,以解民困。他曾作《湘江亭谕僚属》:
从来官吏与斯民,本是同胞一体亲。
既以脂膏供尔禄,须知痛痒切吾身。
此邦自号唐朝古,我辈当如汉吏循。
今日湘亭一杯酒,敢烦散作十分春。
彰显了他当年做部属的“思想工作”情理交融,举杯交心,谆谆教诫官属奉职守法的情真意切,堪为湖南古代官场的一段佳话。
真德秀是一位从骨子里热爱南岳的大儒。他多次莅临南岳,他在《祷岳疏》中说:“天下之岳凡五,封守各殊,南方以衡为宗,威神最盛。”
天下之岳凡五,封守各殊,南方以衡为宗,威神最盛。矧国家素严于尊事,岂臣子可怠于钦承?顾惟草芥之微,缪玷藩垣之重。俶开幕府,方祗畏于简书;逖望灵宫,未克伸于谒拜。谨凭掾吏虔奉瓣香,仍省视于山林。且讥呵于樵牧,辄抒诚恳。冒彻圣聪,载念三湘,独雄诸镇。然而土田多瘠,野无尽力之农。旱涝相望,里乏厚储之室。杼柚空于科率,耰锄习于斗争。臣猥以凡材,骤兹临长。孜孜访问,冀利病之获闻;汲汲拊摩,若恫瘝之在已。顾人力易穷于有限,惟神功独妙于难名。仰觊深仁,俯矜凋俗。雨旸叶序,俾充広庚之藏;田里奠居,永息鼓桴之警。庶民生之各遂,亦吏责之少宽。稽首投诚,鞠躬望赐。
他在《谒南岳祝文》中云:
某之为学也,以不欺为本,虽未能至,而窃有意焉。屋漏之隐,如封神明,不敢忽也,况今作屏乎。兹巍巍灵岳,雄峙天表,顾盼在目,虽欲自欺得乎?惟廉惟仁,惟公惟勤,朝夕兢兢,期于无愧,尚惟降鉴,迄用有成。
表达了他在湘履职期间,会“惟廉惟仁,惟公惟勤,朝夕兢兢,期于无愧”的誓言。此行,真德秀还在“九千丈外云间寺”的上封寺作了停留,有《登南岳上封寺》诗云:
好风一夜扫阴霖,涌山群山紫翠深。眼界豁然因有觉,六尘空后见真心。
从行文中可以看出,此次真德秀的南岳之行是轻松和愉悦的。真德秀是一位尊王尊圣、忧国忧民的代表人物。南宋初,“岱、恒、嵩、华,或沦夷狄,或污僭窃。独兹南岳,岿然雄尊,作镇南土,为朝廷重,庇庥士民,孰不仰止?”(宰相李纲语)。“靖康之难”后短短数年,五岳之中,便已只有南岳仍居宋境,其他四岳,则已陷入敌手了。
史载,“宋嘉定十二年(1219年),在李全的说服下,金元帅张林以莒、密、登、莱、潍、淄、青、滨、棣、宁海、济南等府州归宋。”五岳之首的泰山归入南宋政治版图。“举诸七十城之全齐,归我三百年之旧主”。真德秀内心十分高兴,他在《题南岳》诗中云:
百年五岳隔华戎,屏蔽皇家独祝融。剩喜岳灵今有伴,岱宗今入版图中。
《宋史·卷四七六》也评价云:“时山东以故疆来归,公此诗有忠爱意。”
作为潭州的父母官,真德秀十分重视“三农”问题。嘉定十六年(1223年)夏,湖湘之境,久旱不雨。真德秀十分忧心,亲自到南岳祭祀神灵,祈求甘霖。致《南岳祈雨醮辞》:
清朝假宠,滥司十国之连;缪政干和,致贻千里之旱。敢抒丹恳,仰昌苍旻。眷是湘郊,实惟楚服。厥壤少腴而多瘠,其民易动而难安。年虽娄登,尚虞犊佩之警。岁或小歉,立有狼顾之忧。粤徭季夏以来,忽若常旸之沴。近则长沙资阳之境,远则零陵潇水之间。绵数郡之相望,越累旬而不雨。夙宵自省,寝食靡遑。比虽润泽之数沽,尚虞遐迩之未遍。载瞻乔岳,密接层宵。既云气之所藏,亦神灵之攸宅。爰即祠庭之邃就,陈醮席之严翼。
赫监之下临,获精诚之上达。祝融天柱,变阴霭于须臾。屏翳丰隆,奉神威而奔走。俾列城之均浃,庶一稔之可期。甿俗相安,无一夫之不获;牧臣有罪,岂显罚之敢辞。臣无任迫切待命之至。
果真很是灵验,当夜就大雨如注。此后,真德秀多次到南岳山祈雨,每次都如愿。他特别高兴,特撰《谢雨醮辞》云:
旱太甚以如焚,备罄祷祈之悃。天不言而善应,迄垂沾丐之仁。仰戴隆恩,敢忘祗谢。伏念臣猥傜推择,缪任抚绥。
既焚阃外之顾忧,常轸民间之休戚。顾惭舛政,上干二气之和;驯致常旸,几遍三湘之境。极夙宵而省咎,如疾疚之在躬。诞即灵宫,肃陈醮席。为列城而请命,赖洪覆之垂庥。
自入孟秋以来,屡沾时雨之润,苗将枯而复茂,粟方贵而浸平。虽避迩不同,或有全亏之地;然盈虚相补,尚几下熟之年。既荷殊恩,敢祈终惠。盖顷属惔焚之际,常默思赈恤之宜。欲殚一己之劳,期建百年之利。必也丰穰之不失,庶乎规画之可行。翼皇天后土之有临,亟成微志。俾赤子黎元之得所,尽出洪钧。臣无任感激,屏营之至。
在真德秀的心中,南岳既是江山永固之地,亦是庇佑万民的灵验之地。为此,真德秀还撰有《南岳火德星君祝文》《平兵乱谢疏》《南岳正殿建醮青祠》《谢南岳行宫等处疏》《南岳正殿祈雨二疏》《南岳诸处祈雨疏》《上封寺雷池两次祝文》等疏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