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尹灿虹
7月9日夜晚,一个本该悠闲自在的寻常周末,许志杰、涂闻卿、刘腊梅、娄香疑四位市政协委员却闲不下来,他们在四人的微信群里热聊了起来,聊的是各自领域最新的民生问题,谈的是下一阶段的履职工作。“我们属于一个提案小组,更属于一个‘微团队’。”市政协委员许志杰这样说道。
2021年下半年,随着衡阳市政协换届工作的完成,一批政协委员的新生力量走上履职舞台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,如何才能让新委员快速进入角色,实现高质量履职;同时让老委员焕发新机,迎接新挑战呢?民革衡阳市委会通过一系列的摸索和实践,创新推出了“微团队”模式,在履职过程中展现出了不一样的“精气神”。
创新:推行提案小组模式,发挥团队优势履职
“撰写提案,无疑是政协委员一项重要的履职工作。”对于先后担任过区、市政协委员,并曾获评过“四有委员”的许志杰而言,这项工作是驾轻就熟。为了让民革界别新任政协委员履职后充分发挥自身能力、快速成长,民革衡阳市委会采取“一老带三新”的模式试点组建了5个提案小组。就这样,许志杰和涂闻卿、刘腊梅、娄香疑走到了一起。
小组成立后,从基本格式到选题方向,从对中心工作的思考到民生民情的切入,许志杰倾囊相授,涂闻卿、刘腊梅、娄香疑三位新委员也很快“上手”。他们通过微信群、面对面交流等各种方式将自己的初步思路进行分享,对提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和补充,反复讨论和思考后才最终定稿。
两会期间,四人主笔提案立案8件,涉及经济、粮食、教育、交通等多个领域。其中,身为衡阳市大湘公益服务中心主任的娄香疑,她主笔的《关于建立“社工+慈善+志愿者”模式参与帮扶独生子女烈士父母的提案》立意非常好,但在初次写作时由于案由表述条理性不够、建议方面欠具体,成稿遇到了困难,经过大家集体讨论、分工协助,多次修改后最终成型,提交后受到广泛关注。
“提案小组”模式的首创者、民革衡阳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袁国华表示,提案小组绝非简单拼凑,而是统筹考虑各个委员的优势和特点,通过互相帮助和配合,最大程度激发主动性,发挥出“4个1相加大于4”的效果。其优势在于,“一老带三新”具有“新、微、精”的特点,通过集思广益和团结协作,既让新委员“动起来”,也让老委员“快起来”,个人的专业知识加上集体的“头脑风暴”,使“金点子”最终转化为破题的“金钥匙”。
升级:从“小组”到“微团队”,履职工作走向深入
2022年初的衡阳市两会,让许志杰等四人就履职工作有了更多的话题。他们四人的微信群名为“闻香疑卿腊月梅”,其中颇有深意。许志杰说:“这个群名是我取的,包含了涂闻卿、刘腊梅、娄香疑三位委员名字,而我的微信名叫沧海月明。”
随着平时探讨和交流不断加深,思想的火花迸发了出来。“我们一致认为,提案小组模式已经由‘单兵作战’形成为‘团队协作’,那也可以由‘会期配合’升级到‘常态履职’的状态,从而做到让提案调研更有高度,履职工作更有力度,社会服务更有温度。”许志杰表示。
今年,由刘腊梅策划,四人共同录制的读书视频《见字如晤,纸短情长!政协委员邀您共读<潇湘家书>》在“政协云”推送,广获好评。前不久在微团队参加市政协履职创新故事演讲大赛时,市政协委员涂闻卿作为四人的代表,向民革衡阳市委会正式提出了“履职微团队”的建议,得到了肯定与采纳。
涂闻卿说:“‘微团队’可以看作是提案小组的2.0版,是团队履职工作的深入和有效拓展。”
线上,“微团队”会定期就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进行讨论和安排;线下,组织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、走访调研、志愿服务等活动。
在许志杰牵头下,四人参与了民革市委调研课题《新时代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思想政治建设问题研究》并完成调研报告;涂闻卿主抓商务,对于自己分管的工作一直有很深入的思考,在粮食收储和政务服务等方面经常深入基层,通过屋场恳谈会、走访田间村舍等方式,积极响应“三进三助”聚力行动;刘腊梅多次参加公益活动,并且积极制作公益视频,不遗余力宣传衡阳风采;娄香疑带领团队帮扶困难女高中生“春蕾女孩”98名,持续走访烈士父母91位,关爱抗战老兵100余名;四人组成的微团队半年内通过政协云App提交微建议15条,受理办结13条,1条转省政协办理;四人所在的民革衡阳华新总支去年获得全国“民革示范支部”称号,2022年刘腊梅被评为民革湖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,娄香疑被评为民革湖南省优秀党员……履职更加顺利,成果越发丰硕。“履职微团队”的模式正在民革界别铺开推广。
民革衡阳市委会主委谢肃对微团队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肯定,对委员们积极利用团队优势、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交流探讨、热情参政履职的做法表示赞赏。他表示:“我们将针对委员不同的职业类型,分类施策,有效组合,进一步深化团队机制,通过微团队等更多更好的模式,以履职尽责为使命,以服务大局、关注民生为职责,以本职工作为依托,持续发光发热,将政协好声音传递得更响亮更动听。”